区块链是近年非常火的话题。区块链本身不仅仅是数字货币,在食品安全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现在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如食品供应链溯源区块链应用。为了更好地引导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也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区块链技术与自身业务更好地融合,近日《食品供应链溯源区块链应用规范》已通过了审查标准。
据了解,我国在2000年后开始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并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追溯体系实际监管的重点。然而,传统食品溯源体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由于食品供应链中源头信息采集难度大、供应链参与主体较多,以及流通信息易被篡改,因此传统食品溯源仍存在着产品流转信息不清晰、溯源信息人为篡改及食品质量问题等等。
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经过多年努力,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今又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开发基于区块链的食品溯源系统,即食品供应链溯源区块链。
相比传统食品溯源,区块链去中心化、时序不可逆、不可篡改及数据加密等特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流转信息不清晰、溯源信息人为篡改及食品质量问题。可以说,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的结合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好地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目前,虽说食品溯源区块链应用蓬勃发展,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对区块链如何与自身业务相结合仍然缺乏正确认知和方法手段。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区块链技术与自身业务的深度融合,也为了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相关标准制定刻不容缓。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了2020年二季度第二次团体标准化工作会议。会上,由中物联区块链分会组织,山东商院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编制的《食品供应链溯源区块链应用规范》通过了审查标准,同时建议将该标准名称改为《食品追溯区块链技术应用要求》,更契合标准的编制内容。
据知情人士介绍,《食品追溯区块链技术应用要求》明确规定了食品供应链溯源中区块链技术应用开展食品追溯的相关方要求、管理要求、应用流程、技术选型和上链数据要求等,主要适用于食品供应链中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的食品追溯业务和服务,即适用于食品溯源各种应用场景,使得相关企业食品溯源“有标可依、有法可依”。
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领域近几年的应用热度持续不减,无论是行业规范与标准的制定,还是企业的具体实践都在稳步推进与加码,食品追溯区块链技术应用已然是大势所趋。
相信随着《食品供应链溯源区块链技术应用要求》的制定,更好地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区块链技术与业务的深融合,对于当前行业标准不统一、企业技术不规范等影响行业发展的乱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