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又是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大丰收的一个月,规模增速超五成,华泰证券更是继续发力。
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发布了2020年7月证券公司场外业务开展情况报告,2020年7月,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4,768.34亿元,较上期增长1,671.39亿元,环比增长53.97%;收益互换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430.53亿元,较上期增长947.49亿元,环比增长63.89%;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337.81亿元,较上期增长723.90亿元,环比增长44.85%。
新增名义本金前五的是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申万宏源。
华泰证券场外衍生品业务增长幅度也是行业最大,为746.46亿元;从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两大主要业务来看,华泰证券的收益互换与期权交易7月份的增长也是最大,两业务增长分别为581.63亿元、164.82亿元。
华泰证券7月交易规模第一,期权、互换均名列榜首
2020年7月,证券公司开展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新增初始名义本金(下称交易规模)4,768.34亿元;截止本期末,场外金融衍生品存续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合计8,929.77亿元。
从交易规模排名来看,2020年7月新增名义本金前五的是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申万宏源。
分业务来看,收益互换业务前五名分别是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58.85亿元)中信建投(51.69亿元)。
期权业务前五名分别为华泰证券(486.39亿元)、国泰君安(369.35亿元)、中信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
华泰、中信、中金交易量增长最快,行业第五的申万宏源减少较快
从2020年7月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量本期环比变化排名来看,合计交易量增长较快的是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合计交易量减少较快的是东兴证券、信达证券、申万宏源。
分业务来看,期权交易量增长较快的是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泰证券,减少量较快的是东兴证券、平安证券、申万宏源。
收益互换交易增长较快的是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减少较快的是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安信证券。
截至本期末,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合计8,929.77亿元,其中,场外期权5,799.84亿元,收益互换3,129.93亿元。本期存续名义本金前五名分别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
场外衍生品新增交易集中度下降,期权业务集中度近俩月下降明显
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集中度仍比较高,且主要集中在前五家券商,但今年以来总体的业务集中度在持续下降,收益互换业务集中度持续走低,期权的业务集中度在经过前五月较大反弹后,近两个月快速下降。
2020年7月收益互换业务新增规模排名前五的证券公司新增初始名义本金共2,281.75亿元,占本期收益互换业务新增总量的93.88%;本期场外期权业务新增规模排名前五的证券公司新增初始名义本金为1,689.09亿元,占本期场外期权业务新增总量的72.25%。从业务开展场所来看,在本期新增的4,768.34亿元初始名义本金中,在柜台开展的规模为4,708.71亿元,占比98.75%,通过报价系统开展的规模为59.63亿元,占比1.25%。
业务集中度逐渐降低,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新增交易排名前五新增初始名义本金自2020年2月份以来,持续走低,尽管2020年5月份环比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极小,2020年5月份集中度为83.74%,前一个月即2020年4月份为83.45%,这主要是其业务之一的期权业务,集中度有所提升,该业务由2020年2月份的集中度77.95%,攀升至5月份的81.70%,变化较为明显。
此外,收益互换业务集中度自2020年2月份以来持续走低,集中度由彼时的98.56%,降低至2020年7月份的93.88%。
行业场外衍生品业务快速增长,环比增幅超50%
本期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4,768.34亿元,较上期增长1,671.39亿元,环比增长53.97%;截至本期末,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为8,929.77亿元,较上期增长641.54亿元,环比增长7.74%。
收益互换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430.53亿元,较上期增长947.49亿元,环比增长63.89%;截至本期末,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3,129.93亿元,较上期增长534.27亿元,环比增长20.58%。其中,融资类收益互换新增为零,未了结名义本金0.48亿元,较上期减少9.43%。
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337.81亿元,较上期增长723.90亿元,环比增长44.85%;截至本期末,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5,799.84亿元,较上期增长107.27亿元,环比增长1.88%。
如何看待7月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变化和机构发力情况?同余科技创始人金斌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场外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等方面为机构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重要工具,也得到了市场更大的认可,所以更多的金融机构在该领域布局或者持续发力,这也使得券商排名和集中度都有所变化。
金斌表示,相比于全球场外衍生品五六百万亿美元的规模,证券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市场处在初级阶段,证券公司该业务的增长主要源于金融衍生品本身的增长,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所以这块市场需求会明显加强;另外,市场对监管预期变得更加乐观,包括外资进场、银行理财等新的金融机构创设等等;随着市场的教育,投资者也越来越接受这些工具,衍生品市场会成为未来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之一。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