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 > 正文

程实:构建“双循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08/27
2020
来源
新浪专栏
分享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值此全球百年难遇的大变局,中国构建和完善“双循环”的进程,实质上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程。 纵览“全球-历史”的大坐标系,对于中国如何打通“一体两面”的跨越之路,全球后发经济体的得失经验提供了历史镜鉴。第一,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离不开经济循环格局的重构优化,强韧的“内循环”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核心保障。第二,强化“内循环”不等于对外脱钩,相反将自内而外地优化“外循环”运转。第三,提升收入分配公平性不仅是维护经济循环的韧性基础,亦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着力点。 对照中国“双循环”的全局设计,上述历史经验得到了针对性体现,并与疫情时代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有机结合。由此出发,虽然从顶层设计向变革成果的演化仍需时间与实践,但是放眼长远,中国凭借“双循环”新格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景值得期待。 构建“双循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体两面。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遭遇社会经济困境,以至难以迈入高收入阶段。长期以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是中国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关切。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命题与构建中国经济“双循环”在两大层面形成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第一,发展时序的一致性。综合国内外学术研究[1][2][3],“中等收入陷阱”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中等偏下收入陷阱”,触发标准是一个经济体走出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036-4045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GNI为4046-12535美元)的所用时间超过了25-28年。其二,“中等偏上收入陷阱”,触发标准是一个经济体走出中等偏上收入组、进入高收入组(人均GNI为12535美元以上)的所用时间超过了14-15年。参照上述标准,2002-2010年,中国仅用8年就已迈过“中等偏下收入陷阱”,是中国经济高增速阶段的重大发展成果。在开启高质量发展阶段后,2019年中国人均GDP迈入1万美元大关,人均GNI达到10410美元,全球排名第71位。这意味着,以2020年为新起点,中国已位于突破“中等偏上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由此至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人民生活更为宽裕”的发展目标,其预计历时也恰为15年。由此,从2020年出发,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并助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也将是推动中国完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阶段的历程。 第二,经济逻辑的一致性。从经济理论来看,对于后发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主要包括:1)“人口红利”、自然资源等初始禀赋枯竭;2)内部供需两侧发展不足、结构错配;3)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过大;4)过度依赖全球市场,并遭遇国际贸易竞争的冲击;5)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受阻。在当前全球百年未遇的变局之中,全球疫情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地缘冲突风险相互激化,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大国优先主义不断高涨,贸易壁垒、金融壁垒、科技壁垒野蛮生长,正在催化上述成因的共振与爆发。正如我们此前报告所论述,立足于“双循环”新格局,中国经济有望对内推动供给侧、需求侧的双升级,在动荡的全球局势下强化内生稳定性和长期增长潜力;对外拓展高水平开放的新空间,主动参与全球经贸体系重塑以改善外部环境。因此,“双循环”的构建和完善有望针对性地克服上述陷阱成因,从根本上支持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双循环”的重要使命之一,“双循环”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支柱。着眼于“全球-历史”大坐标系,在后发经济体之中,一度实现高速增长的追赶者繁多,但是顺利构建“双循环”、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者甚少。为此,梳理这些国际案例中的得失经验,将有助于理清以“双循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和着力点,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发挥“双循环”的战略价值。 经验之一:“内循环”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核心保障。根据世界银行测算[4],虽然1960年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包括国家和地区)多达101个,但是至2008年,其中能够迈入高收入阶段的仅有13个(详见附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在跨越前后需要依赖两套截然不同的经济循环格局。其一,从低收入阶段发展至中等收入阶段,典型范式是向外主动融入“国际大循环”。在需求侧,后发经济体积极对接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并利用FDI扩大投资需求,从而弥补内需的先天不足。在供给侧,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劳动力禀赋,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以获取盈利并加速资本积累。这一阶段,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接入全球价值链,推升了国民总收入,反映了以“量”为主导的增长模式。 但是,在这一模式下,资源禀赋的红利终将走向枯竭,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用终将走向递减,而低附加值产品又会面对其他后发经济体愈加激烈的竞争,因此无力支撑经济体进一步走入高收入阶段。其二,从中等收入阶段发展至高收入阶段,则需要在兼顾“国际大循环”的同时,积极强化“国内(地区内)大循环”。在需求侧,增强经济的内需驱动,以减弱全球经济周期的外溢冲击,实现经济的自我稳定。在供给侧,从低附加值产业升级为高附加值产业,对外维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并以更为复杂的出口产品结构缓冲局部贸易冲突的影响;对内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水平,减弱对初始资源禀赋和外部技术转移的依赖,从而持续推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阶段,国民总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反映了以“质”为主导的增长模式。由此可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上也是经济循环格局的重构与优化。 不同于新加坡、韩国等小型经济体,日本、巴西等大型后发经济体对中国更具借鉴意义。过去六十年,日本与巴西的鲜明对比恰验证了“内循环”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作用。在1960年的起点上,日本与巴西产业结构相似,人均GDP的差值不足270美元。由此出发,日本在供给侧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引导制造业由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成为发展重点,另一方面持续扩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详见附图)。在需求侧,日本于1960年开始实施长达十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从生产大国转向生活大国”战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日本消费率也从1970年开始进入长期上行轨道,有效吸收在新技术下大幅提升的国内供给能力,由此构筑了良性的国内大循环。与之相反,1960年至今,巴西在享受了初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供给侧的产业升级进展缓慢,需求侧受制于高通胀、超前城市化、贫富分化等因素,国内消费需求发育不足,进一步延阻了产业升级,国内大循环未能充分畅通。尤其是1995年以来,巴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落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更落后于成熟的发达经济体(详见附图)。在这一差异的长期影响下,日本人均GDP逐步大幅领先于巴西,至2019年差值已经超过3.1万美元。 基于这一历史经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料将成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行稳致远的核心保障。一方面,在全球百年变局之下,国际大循环将趋于脆弱和失序,中国经济难以延续原有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需求侧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供给侧具有完备产业链优势,供需两端的升级潜力更易相互促进,进而构建更具深度和韧性的国内大循环。经济循环重心由外转内的历史性变革,有望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夯实物质基础。 经验之二:强化“内循环”将改善而非脱离“外循环”。值得强调的是,重视和强化“国内大循环”,并不意味着脱离或劣化“国际大循环”。相反,立足于“内循环”的发展,后发经济体将在“外循环”中获得更为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战略主动权,更有效地利用内外两种资源以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第一,供给侧的产业升级将拓宽出口产品的技术“护城河”,规避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同质化竞争,维持外需长期稳定。第二,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将为全球市场提供宝贵的需求增量,抑制其他经济体的脱钩意愿。第三,供需双升级所形成的结构性机遇将长期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在共享发展机遇、繁荣资本市场的同时,也将加快该经济体居民财富的长期增长。 在饱受“中等收入陷阱”困扰的经济体中,绝大多数是苦于难以迈入高收入行列,而阿根廷却与众不同。早在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通过“外循环”实现了经济起飞,至1913年已经跻身全球最富裕的十大经济体行列。但是,1940年后,阿根廷却跌回中等收入水平,从此至今在高收入门槛上下反复大幅起落。该现象的关键成因之一,在于其割裂了 “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互动联系。阶段一,片面强调“内循环”,而脱离“外循环”。20世纪30年代开始,阿根廷在全球大萧条和国内民粹势力的驱动下,走向了高关税、高壁垒、低开放的经济孤立道路,这一政策取向在“庇隆主义”的助澜下延绵近50年,导致阿根廷陷入长期增长困境。阶段二,片面强调“外循环”,而轻视“内循环”。20世纪80年代,不堪重负的阿根廷“一刀切”地转向“华盛顿共识”,激进扩大经济金融开放,一度在90年代重拾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内循环”始终未能补上短板,内部出现了产业升级停滞、经济治理失序、人力资本落后等一系列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最终拖累了“外循环”的运转,集中体现于阿根廷出口产品复杂度提升缓慢(详见附图),因而难以抵御源于全球市场的风险冲击,2001年至今其经济复苏的势头多次被全球经济动荡所打断,由外债风险、恶性通胀、货币贬值和金融振荡所构成的复合型危机频繁上演。 着眼当下,从政策思路来看,中国“双循环”新格局的建设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同时也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2020年7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由此前瞻,立足于“内循环”的强化与发展,中国经济料将加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自贸港自贸区等渠道为抓手,带动并优化国际大循环,促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球产业链升级、区域化和新一轮全球化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系统。 经验之三:收入分配公平是维护经济循环的韧性基础。对于众多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而言,收入分配不公是扰乱经济循环的主要堵点之一。其中,作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起源地区,拉丁美洲于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最富有的10%人群占据了该地区逾71%的财富。[5]并且在本次新冠疫情冲击之下,拉美富豪所拥有的财富反而高速逆势增长。此外,墨西哥、南非、菲律宾、印尼在2017年已成为全球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前20国家(详见附图)。[6] 从这些经济体的历史来看,收入分配公平性的缺失从三个层面严重阻滞了内外部经济循环的运行,进而产生长期负向拖累。第一,阶层的不公平性。社会财富向阶层顶端集聚,导致作为社会消费中坚力量的中产人群不断萎缩,最终拖累需求侧的消费升级。第二,区域的不公平性。少部分先发展起来的区域未能有效拉动后发区域,造成国内产业链长度不足、价值链深度缺失,难以支持供给侧的产业升级。第三,代际的不公平性。社会阶层的固化一方面抑制了家庭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意愿,延缓了“人口规模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的跃迁,另一方面则打击了年轻一代的创新活力,阻滞经济新旧动能切换。此外,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一旦越过阈值,就将激化社会对立、助长民粹主义、强化短视心理,经济体难有足够的智慧、韧性和凝聚力以短期的阵痛换取长期的收益,也就不能奢谈发展的转型,由此将陷入弱者更弱的负向循环。正是受制于这一逻辑,虽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经济体曾试图针对收入分配问题采取补救措施,但是收效甚微。 聚焦疫情时代,从外部来看,全球疫情大流行天然地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更为严重的冲击。从内部来看,正如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所强调,中国当前有6亿人月收入仅约为1000元,“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因此,扶助弱势群体、强化收入分配公平,料将是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应有之义,并有望从三个层面发力。一是通过呵护基层民生、夯实社会保障体系、金融让利实体经济,以优化阶层公平。二是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国内价值链环节,以优化区域公平。三是通过支持新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为年轻一代提供相对公平的发展机遇和竞争环境,以优化代际公平。 参考文献 [1] Umar Serajuddin, Nada Hamadeh. New World Bank country classifications by income level: 2020-2021 [R]. The World Bank, July 2020. [2] Felipe J, Abdon A, Kumar U. Track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What Is It, Who Is in It, and Why?[R].Th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o. 715, 2012. [3] 韩文龙,李梦凡,谢璐. “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国际经验数据的描述与测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1) [4] Pierre-Richard Agénor, Otaviano Canuto, and Michael Jelenic. Avoiding Middle-Income Growth Traps [R]. The World Bank, November, 2012. [5] Latin America is the world‘s most unequal region. Here’s how to fix it[R].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6. [6] A Tale of Two Continents: Fighting Inequality In Africa [R]. OXFAM, 2019. [7] Chandra, V., J.Y. Lin, and Y. Wang. Leading Dragons Phenomenon: New Opportunities for Catch-Up in Low-Income Countries [R]. The World Bank, 2012. [8] Lin J Y, Treichel V. Learning from China‘s rise to escape the middle-income trap: a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pproach to Latin America[M]. The World Bank, 2012. [9] 郭金兴,王冠敏,郭恺钊. 中等收入陷阱视角下的 “ 阿根廷之谜 ”: 发展绩效与制度质量[J]. 第 6 届新兴经济体论坛论文集, 2018. [10] Mark A. Dutz. Jobs and Growth Brazil’s Productivity Agenda [R]. The World Bank, 2018. 意见领袖丨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钱智俊(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 (程实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33]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38580","PageTitle":"程实:构建“双循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宏观经济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1,"Name":"宏观经济","Sort":0},"Rid":38580},"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 盛文兵:黄金1926区域获利空继续持有,原油40.6区域空-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黄金 > 正文

盛文兵:黄金1926区域获利空继续持有,原油40.6区域空

10/13
2020
来源
和讯网
分享
黄金周一(10月12日)震荡小幅回落跌幅0.39%,最低下探至1917.6美元/盎司,主因美国财政刺激措施谈判陷入僵局,两党将继续谈判。这使得美元指数经过上周五下跌后开始企稳,最终使得黄金承压下跌。 本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财政部部长努钦预计将就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举行进一步谈判。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周日称,“双方的讨价还价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小”。 根据民调显示,民主党获选人拜登的民调支持率超过川普10%,但是在一些可能决定大选结果的州,这种优势较小。最终的大选结果仍然充满变数。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消息,截止9月底,全球黄金ETF创纪录的连续十个月出现净流入,与2008年以及2016年出现的连续流入趋势相当。世界黄金协会表示,9月亚洲的黄金ETF总持仓上升了6.8吨,其主要驱动来自中国新上市的两只上海金ETF。 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全球最大黄金ETF持仓较上日增加6.13吨,增幅0.48%,当前持仓量为1277.65吨。 原油周一跌幅一度超过3%,因利比亚最大油田的不可抗力解除恢复生产,以及挪威石油罢工结束,飓风“德尔塔”过后,美国生产商开始恢复生产。 由于利比亚未来石油产量可能上升至60万桶,这将对欧佩克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盟为支持油价而抑制供应的努力构成挑战。利比亚中央银行行长已呼吁该行业提高石油产量至170万桶/日。这将超过该国在石油港口封锁前的产量120万桶/日。 飓风“德尔塔”上周对墨西哥湾的能源生产造成了近15年来最大的打击,周末“德尔塔”已降级为后热带气旋。墨西哥湾也原油设备在飓风过后逐渐的开始恢复生产。 主要注意的是,本周欧佩克+技术联合委员会会议举行,面对利比亚产能的恢复是否做出对应的政策性的调整。以及亚阿冲突也需要关注,不排除冲突一旦升级,对油气设施进行攻击。 美元周一低位区间震荡,G10货币涨跌互相。主因美国哥伦比亚日市场休市,美股上涨,加拿大感恩节假期等因素。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周一在网络研讨会上称,尚未做好采取负利率的准备。英镑周一震荡上扬涨幅0.14%。本周英国与欧盟脱欧谈判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目前双方仍然就一些关键问题继续谈判。 黄金 黄金完全符合笔者周一美盘的预期。在周一美盘笔者明确给出在1926区域参与空头,金价在反抽1928一线承压后震荡下跌,今早开盘后金价直接跌破昨日的低点向下延续,金价逼近1910一线。根据笔者策略参与空头这,目前已经成功获利15美元。 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谈判陷入僵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市场对于美国实施更多财政刺激政策的预期。从而使得黄金承压下跌。本周的重点是美国大选辩论,以及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结果,今日重点关注欧美经济数据对于黄金的影响。 黄金完全符合笔者预期。在周一美盘笔者给出在1926区域的空头后,金价在今日早间开盘后直接下跌,空头成功大幅的获利。 从当前技术面来看,早间开盘后价格直接性的跌破昨日的低点向下延申,空头进一步向下。4小时图K线出现连阴模式,MACD在高位死叉向下;1小时图K线三连阴,MACD在零轴下方开始放量。预示价格空头有进一步向下的延申的可能。但是从参与较大来看,目前已经没有合适的位置参与,根据笔者周一美盘策略在高位1926区域参与空头者继续持有,未参与者只能等待价格反弹后再去寻机参与空头。 黄金策略:1924区域空,止损1930,目标1911,目标1902 原油 利比亚开始恢复生产,以及飓风过后墨西哥湾原油设备开始恢复生产,挪威工人罢工结束,使得原油承压。但是本周的重点是欧佩克+技术联合委员会会议召开,今日重点关注欧佩克月底能源报告。 原油整体来看处于36.2--41.6区间宽幅震荡之中。这主要因素是当前欧佩克完全减产,但是原油需求恢复疲软,这使得原油陷入区间震荡的主要因素。从短期来看,目前价格来看,40.8--41.6区间的阻力仍然很强。因此,日内价格接近主要阻力区域附近参与空头为主。 原油策略:40.6区域空,止损41.6,目标39.3,38.41 欧元 欧元周一维持在区间窄幅震荡,价格在1.1820区域承压上承压。今日早间开盘后价格直接针对回落。从位置来看,1.1820一线的压力仍然很强。因此,日内价格反弹后逢高参与空头。 欧元策略:1.1810区域空,止损1.1840,目标1.1760,1.1720 英镑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在讲话中否定了负利率的措施,这使得市场之前对于英国央行将采取负利率的预期落空,但是本周的重点是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在最后期限能否达成一致的结果。 英镑周一价格冲高至1.3083位置后承压回落,可见上方1.3080区域的阻力仍然很强。从形态来看,价格目前处于通道内运行,在通道的上边沿区域承压回落。因此,日内价格再度冲高通道的上边沿区域参与空头。 英镑策略:1.3070区域空,止损1.3120,目标1.3000,1.2920 【今日重点关注的财经数据与事件】2020年10月13日 周二 ① 待定 欧佩克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 ② 14:00 德国9月CPI月率终值 ③14:00 英国8月三个月ILO失业率 ④14:00 英国9月失业率及失业金申请人数 ⑤17:00 德国10月ZEW经济景气指数 ⑥ 17:00 欧元区10月ZEW经济景气指数 ⑦ 18:00 美国9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 ⑧20:30 IMF和24国集团举行新闻简报会 ⑨ 20:30 美国9月季调后CPI月率 ⑩ 22:00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出席会议 ?次日01:00 苹果公司举办新品发布会 [5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23033","PageTitle":"盛文兵:黄金1926区域获利空继续持有,原油40.6区域空-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2303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