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2日,以“推进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0全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22个省份、832个贫困县的1200多家供应商带来1.2万款各地特色农副产品参展。对接会共设两个展区,一号展区主要针对52个未脱贫摘帽贫困县所在的7个省,十一号展区针对其他15个贫困县所在省。
活动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协办,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平台“扶贫832平台”承办。平台于今年1月1日正式上线,6月28日实现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截至10月21日,累计销售额超过45亿元。
重庆市扶贫办产业处一级调研员孟奎告诉记者,在“扶贫832平台“上线已经认定的重庆扶贫产品有2500个左右,为促进消费扶贫,带动花椒、油茶、火锅底料等重庆山地特色产品出渝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扶贫产品认定上,重庆坚持商品价格合理、产品安全合格、减贫带贫有效“三原则”,累计认定扶贫产品8025个、供应商2607家,价值总量19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59.4万人。
此次对接会重庆共选出59个规模较大、带贫效果显著的企业参展。产于重庆开州区南门镇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门红糖”,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集体经济入股等方式,带贫160余人,为农户年增收三千元到五千元。梅里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贺选梅说,“南门红糖”采用的是“直风枪灶”和“连环锅”的传统方式,历经榨汁、开泡、赶水、出糖、打沙、成型等18道工序手工制成。从甘蔗取汁到最后的成糖入库,完全采用物理方法,避免了化学成分的掺入,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天然成分和微量元素,入口即化。此次参展他们不仅带来了特色的方块红糖“东方巧克力”,还有新研发的薏米、葛根粉等红糖伴侣。
“对已经认定的扶贫产品,要启动第三方监测评估,对价格,质量,带贫益贫成效进行监测。”孟奎还建议,“对违反规定的责令整改,整改不彻底的,启动退出机制,确保消费扶贫产品真正起到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稳定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