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购销领域全面整顿。
近日财政部处理投诉结果公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因存在未按采购文件和成交供应商的响应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问题,认定中标结果无效,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健识局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发现,上述项目涉及妇产、小儿内科、医师培训、重症医学、神经外科,总预算金额达到462.4万元。被废标的“02包”是层流床,预算金额54万元。
而从公示内容看,投诉人是因为对代理机构就本项目的质疑给出的答复不满,进而向财政部提起投诉的。
财政部已经责令采购人和代理机构就招标文件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的问题限期改正。
事实上,在公立医院处于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药械购销环节的不规范问题长期存在,除了合同不规范,还有二次议价、拖欠货款等。在其背后,商业贿赂顽疾难除。
根据法院判决书,2016年至2019年,中国百强制药企业中有超过半数被查实存在直接或间接给回扣行为,频率最高的企业3年涉案20多起,单起案件回扣金额超过2000万元。
由此也造成了药价虚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问题。
随着医改持续进入深水区,上述问题也已经成了各部门关注重点。督察、巡视、专项治理越来越频繁的同时,投诉举报风气日盛,结合带量采购常态化的新形势,斩断医药腐败链条的关键战役已打响。
众矢之的
回款不及时等积弊频遭严惩
无独有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之前(10月13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设备采购项目,也因不合规而受到财政部处理。
财政部在实施监督检查中,发现该院委托代理商,存在采购文件将守合同重信用证书作为评审因素,未按照规定公告政府采购合同、未按采购文件和成交供应商的响应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因此受到财政部责令整改处理。
据健识局查询,这个编号为CLPSP18GZ08ZC95A的项目,成交金额3180.0万元。主要为高端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设备。
除了财政部公示的这些不合规之处,近期对回款不及时等积弊的处罚,相关部门也动真格的了。
据江苏广播电视台《政风热线》栏目近期报道,江苏徐州市某公立二甲中医院拖欠一家公司医疗器械货款6万余元。在卫健委介入下,医院立即结清。
2020年6月,福建莆田市第一医院因耗材还款不及时被整改,负有责任的财务科科长被通报批评、调离岗位。
此外,河北、上海等省份的医保部门也在通报医院倾向采购高价药的行为。
公立医院占据强势地位,存在很大寻租空间。这也意味着,药械购销环节中任何不合规行为,都给暗箱操作、带金销售等埋下隐患。在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原院长柴多受贿案中,就有至少两笔回扣,是因迟迟不支付货款而迫使企业给出的。
可以看到,在对药械购销领域的监督中,卫健委、医保局,甚至财政部等都加入进来,这也将使购销环节不合规行为失去可操作空间。
巡查常态化
中国医药产业全面净化升级
斩断医疗贿赂利益链大战进入关键期。
10月17日,中纪委网站发出《严查权钱交易 建立失信名单 集中带量采购 斩断医疗贿赂利益链》一文,以介绍江苏省集采成果的方式,进一步强调反腐的决心,也被行业视为年底专项整治的信号。
9月14日,上海卫健委、经信委、财政局、公安局、医保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2020年纠风要点。其中,严厉打击医药企业与合同营销组织(CSO)企业串通,虚构费用套现以支付非法营销费用的违法行为,以及加大力度打击商业贿赂等,是10月底须完成的工作。
规范医务人员对外交往行为、严厉打击假借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款资助进行利益输送的不当行为,开展医药购销领域作风督导检查,以及打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取回扣专项治理等行动,都要在年底前完成。
另据国家卫健委发文,9月下旬开始,已对19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察。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是督察重点之一。
国家医保局征信“黑名单”制度,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其配套文件的落地等,都已经大幅提高了企业行贿的成本。
而对于整个药械购销环节规范的“杀手锏”,还要数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的建立。
在对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保结算清单等进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这将使建成全国统一开放的集采市场、一票制、统一结算等成为可能,购销双方的交易行为将全部纳入医保系统监督之下,进而将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利益格局彻底打破。
[19]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