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遭遇极大挑战,我国供应链、物流业抵抗住了疫情的压力,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经济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是如何做到的?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如何建立全球性的供应链系统?近日,由京东物流主办的2020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以线上形式召开,众多专家、学者就“全球供应链发展”提出观点、展开讨论。
我国物流业抵抗住了疫情压力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产能在全球比重占到24%,很多人担心此次疫情会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巨大打击。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考察中发现,武汉1月23日封城,武汉东风本田3月11日就开始复工,生产出了第一批20辆轿车。“如果没有供应链和物流配合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吴晓波表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场景和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一个行业的重要性和它的抗击打能力会得到极大的体现。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中国供应链、中国物流产业抵抗住了这种压力。
虽然物流并不呈现在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企业的面前,在物流大数据、智能供应链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物流成为嫁接在消费者和工厂之间一种看不见的能力。吴晓波认为,近些年我国物流有四个进步,电商引爆了物流革命,我国物流效率迅速提高,物流格局全线放开,以京东物流为例,消费者在京东下单以后,通过一个中央仓或者分发仓最快当天就可以到达消费者手上;电商销售占比越来越高,倒逼所有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线再造,我国制造企业云物流能力提升;伴随电商推动和制造业工业革命4.0,物流企业建设了一体化供应链模式;我国物流企业在城乡完成了“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的搭建。
会上,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通过简单极致的物流科技产品,京东物流解决了不同行业复杂的物流供应链难题,提升流通效率。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形成了科技产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生态三大板块,覆盖物流全链条、全场景,为快消、电子制造、汽车、能源、工业品多个领域提供一体化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
应建立全球性的供应链系统
“全球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动态反映。”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表示,在全球供应链中,世界各国及企业从更多的贸易往来以及运输中获益,更加低廉的运输成本、不断提高的技术使全球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也链接起了数十亿的劳动者及遍布全球的市场。整个供应链上的环节都因更加精细化的分工而更加注重自己环节的人力物力投入,从而创造更多价值。
保罗·罗默认为,要建立全球性的供应链系统,确保公平竞争和充分信任是最不可或缺的两大核心要素,应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各国需要采取行动,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企业优胜劣汰,提升全球供应链的活力。而要达成公平竞争的环境,首先要建立一套彼此坚守的信任体系。在保罗·罗默看来,培育更多竞争对手、建立更开放透明信任的竞争体系,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信任可以让对手变伙伴,并让大家共生共赢。
“全球疫情之下,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哪个行业,或是哪个地区,很多过去的决策已不适用于当下,因此我们应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全球供应链。”克兰菲尔德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主席马丁·克里斯托弗表示。
马丁·克里斯托弗认为,现在的供应链比原先复杂得多,这也为管理供应链带来了全新的维度,现代企业的供应链架构应该既有弹性又有效率。企业需要考虑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到销售,再到末端的仓储运输,如何有效衔接,快速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同时,也需要各个板块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的实时互动。
“供应链长期以来都不是‘链’,而是‘网’,管理者要管理好这个网络和生态系统,确保它完整且互联互通,而不是孤立的个体,这才是真正的挑战。”马丁·克里斯托弗表示。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