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是能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因其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又被称为‘救命神器’。”10月27日,在北京地铁1号线、4号线西单站,已安装好的AED设备放置于显眼位置,地铁工作人员介绍,车站设有指引标识并张贴了使用说明,方便使用者规范操作。
当天,北京启动了轨道交通车站AED配置工作。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AED安装工作以每站1台设备的配置标准,分三阶段有序实施。
预计今年年底,北京将完成地铁1号线等7条线路104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2021年年底前,完成地铁5号线等10条线路229座车站的AED配置;到2022年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将达80%以上。今年至2022年期间,新开通线路将同步配置AED设备。
去年以来,北京地铁运营企业与北京市急救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建立培训机制,为地铁员工进行AED培训取证。“目前,全路网共1700余人取得AED急救证书,配置AED的车站每个班组至少2人具备AED急救资质。”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运营服务管理部工作人员刘珊介绍,后续还将强化心肺复苏及AED实操技能培训。
此次安装的AED联通急救指挥调度体系,便于北京急救调度中心全面掌握北京AED设备的定位和状态。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表示,目前120指挥调度平台可查到5台AED设备定位。下一步,北京还将汇总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的AED设备联网信息,形成全市范围内的AED地图。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