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兴产业富百姓 开发性金融筑牢大凉山脱贫之基

10/30
2020
来源
金融时报
分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四川省凉山 州,国家开发银行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核心,创新推出多种融资模式培育和壮 大地方产业,帮助当地贫困户实现有尊严、可持续的脱贫致富。 数据显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三区三州”重点区域和挂牌督 战重点工程,国开行已累计在四川发放扶贫贷款1125亿元,覆盖全省88个国家 级和省级贫困县,惠及380万贫困人口。 绿色产业走出扶贫新路径 汽车穿行在高山峡谷间,只见一台台巨大的风电机组迎风矗立,密布于连绵起伏 的山谷中。同行的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我们已经进入中国首个山谷风力发电场 ——德昌风电场的场区。 凉山州清洁能源资源丰富,风电产业是该地区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德昌风电场 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峡谷内风速、风向以及尾流效应等因素,该厂的风电机 组布局相对紧密。“最大限度缩小机组的间距,从而使同样面积内的装机容量增加了 近一倍,对风能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一倍;同时,机组离得近,也相应地降低了道路 和集电线路的建设成本。”上述技术人员说。 从2010年11月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到2020年1月七期工程全部投产发 电,德昌风电场总装机规模目前已达到40.95万千瓦。2019年,德昌风电场 实现营收1.78亿元、净利润2344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作用明显。 德昌风电场的建设也带动了当地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蜀道难行,由于沿途多山 、河流密布,巨大的风电机组运输入场非常困难。如果能将制造环节搬到风电场周边 ,就可以降低运输难度,减少成本。在综合考量之下,2014年,东方电气风电( 凉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风电”)决定在德昌建设凉山风电装备制造示范基 地。 据该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胡星介绍,凉山风电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的建设打破了 凉山州没有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有力地带动了凉山州产业结构升级。东方风电入驻后 ,吸引了一批生产塔筒、玻纤布以及机舱罩等的制造业企业落户当地。目前,从装备 制造、项目建设到设备运维,围绕风电开发,一条清晰的产业链条已经在德昌成型。 企业兴旺,自然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据胡星介绍,目前凉山风电装备制造示范 基地在岗员工中有500多名本地人,占到了绝大多数,员工中还有很多是彝族、藏 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满工满产的情况下,在岗职工每月收入能达到六七 千元。企业多了,收入多了,大凉山原本落后贫瘠的面貌逐渐改变。 风电建设投入巨大,大凉山风电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国开行的鼎力支持。在 凉山州风电项目开发过程中,国开行四川分行是首家承诺并发放贷款的银行,该行累 计向电建德昌风电、西昌飓源风电、国电投喜德风电、大唐普格风电、华能昭觉风电 等16个风电项目发放贷款65亿元,支持装机规模达到151万千瓦,有力地带动 了凉山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针对德昌风电场开发建设,国开行四川分行累计支 持一期示范工程、三期李家坝、四期德州、六期茨达和七期铁炉等项目,授信总额2 2.8亿元,发放贷款总额17.2亿元,贷款余额15.26亿元,建成装机规模 31.85万千瓦。 “下山上楼”迈向致富路 明亮的客厅,温馨的卧室,水、电、气全通,电视、沙发、洗衣机齐备……彝族 小伙儿阿由布哈一家今年喜迁新居,搬入昭觉县南坪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卫生条件较差,现在的生活环境变化太大了。”对比今夕,阿 由布哈既感慨又高兴。 从阿由布哈家客厅的窗户向外看,能看到一栋栋具有彝族特色的白色楼房错落林 立,小区中央是文化广场,摆放着各种健身器材,三三两两的居民正在健身、散步、 聊天…… 挪出穷窝窝,住上舒心房,易地扶贫搬迁的顺利推进让大山深处的村民们过上了 梦寐以求的好生活。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大量资金,仅 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得到了国开行的鼎力支持 。“十三五”期间,凉山州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53200人,占四川全省136 0461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26%。其中,国开行四川分行支持凉山州扶贫任务最 重的昭觉县等6个县,共计帮助搬迁232955人,占全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6 6%,目前已累计发放中长期贷款24.3亿元、专项建设基金6.4亿元。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稳得住、能致富。理线、穿线、刺绣……在美 姑县牛牛坝乡北辰社区的刺绣扶贫车间,几十位彝族妇女正在认真地将精美的花纹绣 到底布上。彝绣是一项植根民间的古老技艺,千百年来这门独家技艺始终藏在深山无 人识。在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参与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彝绣成为心灵手巧的绣娘们增收 致富的一个新选择。据社区支部书记吉莫张龙介绍,当地政府把贫困户家的主妇们组 织起来,对她们进行刺绣培训,带动她们制作精美的彝绣以及其他地区刺绣,从而实 现灵活就业增收。根据所绣图案的难易程度,每位彝族绣娘在刺绣扶贫车间每天能获 得80元至200元不等的收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下,刺绣扶贫车间能获得东 部地区相对稳定的订单,有技术、有销路,山村绣娘们背上娃、绣着花,就能养好家 。 对其他类似刺绣扶贫车间这样的安置点配套产业发展,国开行同样予以不遗余力 的支持。据国开行四川分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脱贫发展 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该行已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贷款,重点助力产业园及 入园企业发展,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培育。截至今年8月底,国开行已在四川省内发放 扶贫贷款134亿元、深贫贷款41.9亿元、挂牌督战县贷款9.8亿元。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15118","PageTitle":"兴产业富百姓 开发性金融筑牢大凉山脱贫之基-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15118},"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