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江淮腹地的稻子黄了,秋风吹过,稻浪滚滚,"丰"景如画。
11月2日,记者在安徽庐江县的田间地头看到,各类农用机械往来穿梭,当地农民正抢抓当前的晴好天气开展秋收作业,一派繁忙的喜人景象。
在庐江县乐桥镇浮槐村包老组种粮大户包顺成承包种植的稻田,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几台联合收割机在快速奔驰进行收割。水稻一排排被卷入收割机,在机械里进行粒、杆分离,秸秆直接粉碎还田。
农机"走过"的田野平整干净。不一会儿,收割机行驶到路边一辆货车旁,伸出长长水管一样的旋转杆,稻粒就像水一样"流"进货车车厢里。
眼瞅着金黄饱满的稻谷经车辆运往烘干房,丰收的喜悦让包顺成笑逐颜开。
"收割机一天能收割50亩水稻,还一次性完成割下、收起和脱粒三个程序,工作效率是过去人工收割的20倍,可得劲了,价格还比人力便宜。"包顺成告诉笔者。
包顺成乐呵呵地说:"让稻粒不落地,收割机收完直接送进烘干房,节省了中间的晾晒等环节,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霉变导致的粮食损耗。"
正在现场指挥的双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晋龙一边和记者唠嗑,一边打开手机里的APP,查看合作社收割机在异地的工作情况。
"现在正是大田收割时期,我们合作社的38台联合收割机已全部下地干活,实现水稻应收尽收,确保农田颗粒归仓。"倪晋龙说,由于在机身上安装了北斗农机信息终端监测系统,农机所在位置、机收面积、作业质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倪晋龙介绍说,双岗合作社的农机在卫星导航指引下,对水稻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收割机运行的各项参数会实时传输到合作社和农户的手机客户端上。
成立于2016年的双岗合作社,现在拥有联合收割机38台、运输机51台、烘干机5台、其它农机具70余台套,已成为庐江县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为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根本转变,近年来,双岗合作社加快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对每台机械都安装了卫星监测系统,使农业生产从人工劳作走向智能。
今年入秋以来,双岗合作社的机械和人力都投入到秋收上,所有收割机、运输机和烘干机满负荷运作,在"包揽"社里的收割和烘干任务外,还实行订单服务,为周边地区农户的秋收开展机械化服务,加快了秋收进度。
截至目前,双岗合作社已收割水稻11万多亩,烘干稻谷560余吨,有力地助推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眼下,双岗合作社自动化、智能化的农机正发挥巨大威力,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大多农户已经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倪晋龙表示,接下来,双岗合作社将农机自动化水平加深向农机智慧化迈进,把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元素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通过引入实施新机具、新技术、新服务,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